⒈ 亦作“忿疐”。亦作“忿懫”。發怒。
引《禮記·大學》:“所謂脩身在正其心者,身有所忿懥,則不得其正。”鄭玄注:“懥,怒貌也。或作懫,或為疐。”《大戴禮記·武王踐阼》:“杖之銘曰:惡乎危?於忿疐。惡乎失道?於嗜慾。惡乎相忘?於富貴。”《書·多方》“叨懫日欽” 孔傳:“故亦惟有夏之民,貪叨忿懫而逆命。”宋司馬光《敘清河郡君》:“君性和柔敦實,自始嫁至於瞑目,未嘗見其有忿懥之色,矯妄之言。”汪東《革命今勢論》:“茍有讀史至此者,宜皆流涕痛哭,忿懥之念,波涌云集,揮之不去。”
怨恨發怒。
別人正在搜
騰訊云 新老同享118元/年 2核2G4M300G月流量
阿里云 新老同享99元/年 2核2G3M帶寬不限流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