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昏亂;糊涂。
引《韓詩外傳》卷六:“不聞道術之人,則冥於得失,不知亂之所由,眊眊乎其猶醉也。”
唐柳宗元《與楊京兆憑書》:“一二年來,痞氣尤甚,加以眾疾,動作不常。眊眊然騷擾內生,霾霧填擁慘沮。”
宋蘇軾《<王定國詩集>序》:“今余老不復作詩,又以病止酒,閉門不出,門外數步即大江,經月不至江上,眊眊焉真一老農夫也。”
⒉ 猶藐藐。忽略貌。
引《尚書大傳》卷三“御聽於怵攸” 漢鄭玄注:“怵攸,謂若老夫灌灌,小子蹻蹻,誨爾訰訰,聽我眊眊之類。”
⒊ 元時俗語。羞人的話。
引元喬吉《水仙子·嘲人愛姬為人所奪》曲:“村馮魁沾的上,俏蘇卿隨順了, 雙漸眊眊。”
元無名氏《獨角牛》第一折:“呸!眊眊眊不害你娘羞,你原來是箇蠟槍頭。”
兩眼昏花,神智昏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