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結扎袋口。亦喻緘口不言。
引《易·坤》:“括囊,無咎無譽。”
孔穎達疏:“括,結也;囊,所以貯物,以譬心藏知也。閉其知而不用,故曰括囊。”
漢王符《潛夫論·賢難》:“此智士所以鉗口結舌,括囊共默而已者也。”
《世說新語·言語》“南郡龐士元聞司馬德徽在潁川” 南朝梁劉孝標注引《司馬徽別傳》:“知劉表性暗,必害善人,乃括囊不談議時人。”
宋袁褧《楓窗小牘》卷上:“天下無道,君子括囊不信,以避小人之禍,而猶或不免。”
清梁紹壬《兩般秋雨盦隨筆·蕉葉》:“僕屢欲辨駁,因憚主括囊。”
⒉ 猶囊括。包羅。
引《后漢書·鄭玄傳論》:“鄭玄括囊大典,網羅眾家,刪裁繁誣,刊改漏失,自是學者略知所歸。”
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定勢》:“是以括囊雜體,功在銓別。”
唐劉知幾《史通·二體》:“然《國語》之外,尚多亡逸,安得言其括囊靡遺者哉。”
清薛福成《論不勤遠略之誤》:“迨元太祖括囊俄羅斯,席捲五印度,餘威振於歐羅巴。”
括,打結。括囊指閉口不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