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作“逋責”。猶欠債。
引《三國志·吳志·諸葛恪傳》:“恪更拜太傅,於是罷視聽,息校官,原逋責,除關稅,事崇恩澤,眾莫不悅。”《宋書·文帝紀》:“凡諸逋債,優量申減。”唐劉禹錫《謝受恩放先貸斛斗表》:“殊私忽降,逋責滌除。”明劉元卿《賢奕編·觀物》:“金陵閭右子,蕩覆先業,不勝逋責,決意自盡。”清昭槤《嘯亭雜錄·煙蘭小譜》:“有宗臣某,嘗拆其園中樓閣為其償逋債。”
別人正在搜
騰訊云 新老同享118元/年 2核2G4M300G月流量
阿里云 新老同享99元/年 2核2G3M帶寬不限流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