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銀印和綠綬。 漢制,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銀印綠綬。泛指高官。參見(jiàn)“銀印青綬”。
引《隸釋·漢孟郁脩堯廟碑》:“印紼相承,銀艾不絶。”
《后漢書(shū)·張奐傳》:“吾前后仕進(jìn),十要銀艾。”
李賢注:“銀印緑綬也,以艾草染之,故曰艾也。”
宋陸游《雜興》詩(shī)之二:“一笑顧吾兒,銀艾何足綰。”
銀印綠綬。綬用艾草染綠,故稱(chēng)綠綬為「艾」。《后漢書(shū).卷六五.張奐傳》:「吾前后仕進(jìn),十要銀艾,不能和光同塵,為讒邪所忌。」唐.皮日休〈魯望戲題書(shū)印囊奉和次韻〉:「金篆方圓一寸余,可憐銀艾未思渠。」也作「銀青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