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滌蕩dídàng
(1)[wash away]∶沖洗;清除
滌蕩污泥濁水
(2)[clean up]∶掃清,掃盡(如政治上的腐敗或組織上的弊病)
滌蕩剝削階級遺留下來的污泥濁水
(好工具)⒈ 蕩洗;清除。
引漢劉歆《遂初賦》:“心滌蕩以慕遠兮,迴高都而北征。”
宋張世南《游宦紀聞》卷三:“自唐及今,流潦巨浸之所漂嚙,震風凌雨之所滌蕩,不知其幾,而墨色爛然如新。”
王闿運《御夷論一》:“滌蕩叢弊,胥與更始。”
郭小川《長江組歌·長江的浪花啊》:“長江的浪花,你滌蕩了多少污濁泥沙!”
⒉ 猶搖動。
引《禮記·郊特牲》:“殷人尚聲,臭味未成,滌蕩其聲。”
鄭玄注:“滌蕩,猶搖動也。”
⒊ 急促不順貌。參見“條4暢”。
引《史記·樂志》:“感滌蕩之氣而滅平和之德,是以君子賤之也。”
張守節正義:“言此惡樂能動善人滌蕩之善氣,使失其所,而滅善人平和之德也。”
按,《禮記·樂記》作“條暢”。 清王念孫《讀書雜志·淮南子二十》“化作細”:“‘圣人之治天下,非易民性也,拊循其所有而滌蕩之。’滌蕩與條暢同,《文子》作條暢。”
搖動。一說播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