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平定;制止。
引《宋書·劉鍾傳》:“冶亭羣盜數百夜襲鐘壘,距擊破之。時大軍外討,京邑擾懼, 鐘以不能鎮遏,降號龍威將軍。”
唐顏真卿《蒲州刺史謝上表》:“將以鎮遏艱虞,導揚德澤,拜命之日,以榮為憂。”
宋歐陽修《乞出第二札子》:“不能建明大義,鎮遏羣言。”
明謝肇淛《五雜俎·地部一》:“其大要在鎮遏戎狄,使聲息相近,動不得逞。”
⒉ 謂押運護送,防止搶劫。
引《元史·兵志二》:“﹝延祐元年﹞樞密院官奏:‘中書省言, 江浙春運糧八十三萬六千二百六十石,取日開洋,前來直沽,請預差軍人鎮遏。’詔依年例,調軍一千名,命右衛副都指揮使伯顏往鎮遏之。”